2010/04/26

科學家已解開漂白劑殺菌之謎

譯自路透社 2008年11月14日

200年來漂白劑一直在殺菌但是美國的科學家才剛剛了解這種清潔劑如何在替我們幹活.

根據密西根大學的一個小組這個星期四在細胞學刊上的發表, 看起來是漂白劑的主要成份, 次亞氯酸(hypochlorous acid)會攻擊細菌的蛋白, 造成它們凝成塊狀就像是蛋被煮過一樣.

這個發現來得相當偶然, 也順便將人類如何對抗發炎感染解釋得更加清楚. 烏蘇拉捷寇布 (Ursula Jakob) 組長發表聲明說, “在科學上時常像這樣子發生, 一開始我們本來並沒有打算去對付這個問題”.

這些研究者一直在研究一種細菌蛋白叫做熱休克蛋白33, 是一種分子監護者(molecular chaperone), 當細胞在疲憊不堪時 (譬如發燒時高溫所造成的疲憊) 就它就會活動起來. 在這種情形下, 疲乏的來源就是次亞氯酸.

捷寇布的小組發現漂白劑和高溫對蛋白有非常類似的效果.

當細菌碰到漂白劑時, 熱休克蛋白會開始活動企圖保護其他細菌內的蛋白免於遭受化學結構的改變, 結果反而形成塊狀最後全部死光.

捷寇布實驗室的超博士特別研究員瑪莉安依爾伯特 (Marianne Ilbert) 在聲明上說, “次亞氯酸所攻擊的許多種蛋白質對細菌的生長是絕對必要的, 所以讓這些蛋白質不能活動就能殺死細菌”.

這些研究者說人類的免疫系統為了對抗感染會產生次亞氯酸但是這種物質不只殺死入侵的細菌, 也會殺死人的細胞. 那就可以說明細胞組織如何在慢性發炎時被摧毀了.

捷寇布說, “次亞氯酸是寄主防衛系統的一個重要的部份, 不僅僅是我們在灶台上用的清潔品”.

Copyright ©2008 阮英杰翻譯,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如有轉載或引用請事先得到本站許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