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5

古典吉他與我(2) 都是右手的問題

2012/01/05 於譯著淡水

曾經有過那麼多年明明練得很勤困難的曲子總是彈得很辛苦左手著力太多音樂聽起來很吃重音量也不大若右手要彈大聲些左手會跟著施加更多力量 但是左手已經很疲乏時無法再使出更多力道所以咬緊牙關硬撐下去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左手上想要放輕鬆些但是左手稍一放鬆右手也就更小聲了然後會失控地走音到最後終於無助的結束了雙手、手臂、肩膀和脖子都酸痛不已休息一小段時間後還是無法恢復當時認為是因為彈比較深的曲子之故,想要進步就必須熬下去

另外一個問題是彈不快使出很多力量衝一下好像還可以但是沒有多久就不行了不論是音階還是分解和弦愈快愈亂掉音和彈錯弦都有

第三個問題是右手好像沒有真正感覺到哪個指頭正在彈哪個音也許沒有一定是哪個指頭彈哪個音好像是從一開始就沒有指定好? 或是一開始在不好彈的地方花了一點時間稍為想過並寫下右手的指法但是不知何時候就開始隨意了左手的指法倒是有按照原來的想法背得滾瓜爛熟右手就沒甚麼固定的指法讓它自己去彈就好

這種彈法重複了數百遍還是有辦法將一首曲子彈得熟練不過總的來說穩定性不好而且很容易退化一兩個星期不彈就會出現一些錯誤同時要維持數首曲子時每一首都要常彈所以需要花很多時間總怪自己沒有很高的天賦
 
我「入門」後曾經遇過幾位老師包括數位演奏名家,他們很少談論到技術細節的問題, 大多假設你已經懂得技巧了,多數是指正有關詮釋上的問題。很勤勞的人的問題是熟能生巧, 熟到可以暫時掩飾過一些缺點,問題是好的壞的也都很熟。因為上大師班的課是暫時性的,而你拿出來的曲子是彈得最熟也是隨時都在彈的,而沒有讓老師發現到右手有問題。早期也剛好是所彈的曲子速度不快,右手特別困難的地方不多就混過去了。
 
因為過去專注力一向都放在左手所以沒有真正理解到右手的問題。一直到步入中年,一貫的彈法造成肌肉很容易酸痛而放棄了一段時間。後來發覺生活上不能沒有吉他,而且不願意肌肉再度受傷因此苦思改變。剛好一位愛樂的好友已潛修太極拳數十年,適時建議可將放鬆的觀念應用在彈琴上,他的觀念擴及全身各部位,我因為一開始做不到,所以先從左手及左手臂開始實行大量放鬆。不知不覺中時間過去了,左手及肩膀的肌肉不但完全沒有因為彈琴而惡化反而逐漸復原了,右手也很自然地音量變大了。

很奇怪的是因為左手不太故意使力才讓我注意到右手有控制上不精準的問題,原因是左手輕鬆後可以彈速度較快的曲子了,但是開始感覺到右手的動作及觸弦上的不精準,發覺腦筋對右手指控制的知覺是有些模糊的,當然速度越快越不聽使喚。

培貝‧羅梅洛 Pepe Romero有一天在教室跟我們聊天時順便暖和他的雙手因為當晚八點鐘他必須彈奏羅德利果 Joaquin Rodrigo 「給一席盛宴的協奏曲」的世界首演他一邊聊天一邊彈很快速的右手琶音或是顫音然後才是音階他邊講話邊練習所達到的速度、精準度、音色和音量真是令眾人大開眼界得以一窺世界級高手是如何練右手的只是當時的時機和時間不允許我們問技術上細節的問題所以當時也不清楚要如何達到他的程度何況每個老師的方法都不同現在看來 Pepe 的音階應該有類似Paco de Lucia 的右手指往下壓弦的因素在內無論如何那是1983是我第一次真正明瞭到右手的重要性再來也有一次他在另外的大師班示範光用右手ami連續彈同一弦的顫音,那種流暢性和連貫性而讓人聽不出三個音一組真是具有啟發性,光是看他的右手就學到很多了(至少在觀念上)

多年來許多人問我在練甚麼曲子,我都回答練習右手和放鬆。最能測驗快速的控制和放鬆的曲子之一是羅伯士的第一首練習曲,我所用加強右手的方法類似於一位美國古典吉他教師安祖魯‧卡朋尼格羅刊登在早期古典吉他評介雜誌上的方法,他所闡述的每一點都很實用而且效果卓著,因而特別在此翻譯出來與同好分享。對於右手很有感覺以後,欲達到極快速精準的琶音則還需要另一項要素「植指法 planting」,將留待以後以專文討論。
 
========================================

勿讓左手知道右手在做甚麼 (引用馬太福音第6章第3)
作者:安祖魯‧卡朋尼格羅美國古典吉他教師

基督的這些話是指佈施的慈善行為,顯然不能作為給吉他手的忠告。雖然如此,基督的話構成了許多經歷過雙手不協調的吉他手在感觸上的一個貼切的寫照:不協調,往往被經歷和形容為「右手的弱點」。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說明一個事實,所有右手的弱點有相當多的部分是由於吉他在先天上的複雜性,一旦吉他內在的「陷阱」清楚地顯示出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右手的弱點即可迅速消除。

吉他手必須對每一隻手的動作要有均勻的知覺才能使他的右手和左手感覺一樣順暢。不幸的是,吉他的結構從一開始就阻礙此種知覺上的一致,因為它鼓勵吉他手大量專注在左手而相對地較少注意到右手。當吉他手開始彈一首新的音樂,他的注意力本能地就被吸引到指板的音符上:意即,從一開始他主要關注的是左手的動作。一般來說很少會注意到右手的動作,而希望右手或多或少自己會趕上來。有時它會趕上,但更多的時候它沒趕上,使得它經常在整個曲子的發展當中老是落後左手。這一系列的事件促成兩個不幸的結果。因為缺乏關注,右手的動作比較左手來說仍停留在相當不發達的狀態; 因為右手被當作是一種或多或少在事後才想到的情況,其動作仍究略為落後左手。若這些情況持續的話,可以理解的是一個吉他手會經歷到右手的不安穩感以及整體上的雙手不協調

吉他手第一件事應該體認的是,右手不只是「重複」左手。反而是右手有其自己特殊的小舞蹈要表演,而其動作與左手有顯著的不同。下面的圖例應該有助於說明這一點:








注意到雙手必須應付不對稱的空間配置。上面顯示的配置相當容易對付,因為左右手的分配是沿著相同的弦。然而在配置上發生大的差距是,每當右手彈空弦時左手沒有運指:





  



彷彿這樣還不夠糟糕,雙手時常需要彈不同節奏的模式。這裡有一個相當普遍的例子:




為了達到卓越的同步性,對於雙手的動作有均衡的意識是必要的(無論是有意識或潛意識),可以達到雙肩、雙臂、和雙手張力的平均分配。而肌肉張力的平均分配則可自然地產生平衡的感覺和信心; 即「不費力」的彈奏。不管吉他手的右手位置可能有多好或「正確」,若對其動作缺乏感覺時將導致它對等的不安全感。這等於說,許多吉他手可以單單藉著提高對動作知覺的敏銳度而大為提高右手的信心和效率。

在任何樂段遇到困難時,通常可以大膽的假設為對右手的動作缺乏了解,至少需要負起對部分毛病的責任。因此我想闡述一個適當的技巧,我發現是解決樂曲中「困難樂段」的法寶。經過適當的執行後,必然導致右手的加強和獲得更大的感知意識。這種方法需要耐心和良好的專注力,但它基本上是簡單的,能夠產生近乎立即的效果。

第一步是將困難的樂段孤立(長的樂段應再劃分成若干個小樂段)。經由下列假想的例子,圈起來的部分代表緊張或沒把握的樂段:






第二步是針對困難區段其右手空間及節奏的動作方面作分析:




再來是,單獨以右手彈空弦; 而「音樂」現在聽起來變成:






當然左手沒有運指會造成旋律消失,我相信就是因為奇怪的聲音讓吉他手不常訴諸於此技巧。無論如何,人們應該先忽略聲音而專注在發展右手的動作和節奏。這些動作要慢慢徐緩地重複,直到開始對它們感到相當自在為止。在這一階段,要建議的是每一次重複時都要允許在試彈之前和之後作短暫的停頓,以便放鬆右手同時反覆思考有關的動作以後才再重新開始。


一旦右手的動作顯得比較平穩和安定,左手的動作就可重新加入。此刻的目標是嘗試包括左手而不喪失新獲得的右手意識。左手重新加入常會導致對右手的意識變弱或完全消失。如果消失的話就停止(因為注意力立即回歸到左手)。再次只用右手彈奏直到意識顯然重新建立為止,然後小心地重新引入左手。在這個過程中,左手應該只接收次要的注意力,主要的注意力應該小心的留給右手:即使一個吉他手已經成功地在使用左手時仍舊能夠心繫右手,他的注意力到時候幾乎總是還會回歸到左手。然而到了這個時候,右手的動作已經大為改善,至少已經在下意識裡融合了。

當覺得樂段已經得到足夠的改善,僅需要由困難區段前面的幾個音符或(最多)一個小節處融入曲中。此時,一定不要超過在解決問題時所用的速度和音量。事實上,當吉他手事先稍為削減速度和音量然後才逐漸增強以匹配在困難得到解決後所獲得的熟練度,融入的過程就會變得相當容易。執行得當時,這種技巧能夠在幾分鐘內產生顯著的改善。而且有時在執行得非常得當時,它可以產生稍為令人意想不到的進步因為動作的安逸性及音質皆突然升級了。

對雙手皆有完美的感觸是非常難以實現的。最高水準的吉他手對雙手的動作同時都有知覺,並因而經歷到順暢和自由自在的愉悅狀態。這種「完美」的時刻是比較少見的,但是當吉他手經過若干年刻意地逐漸培養同步的知覺後,它們發生的頻率和持續時間就會增加。

應該牢記的是困難的樂段其複雜性變化很大,因此需要不同長度的時間來解決。相當簡單的情況往往可能在幾分鐘內予以澄清,而更複雜的往往須要連續練習才會逐漸澄清。然而這項技巧不是魔術,如果一位吉他手試圖彈一首曲子遠遠超出他目前所能理解和完成的水準,就會比較無效果。

要記住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一盎司的預防等於一磅的治療」。對吉他而言意即困難的樂段在「新鮮」時相較於經過大量的反覆之後不良的反應已經成為強烈的積習;來得容易改正。重複通常是深入消化一首曲子所必需的,有時會自動清理一些問題。但僅僅重複本身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將導致良好和不良的反應都成為強烈養成的習慣。因此,對於任何一首新的曲子,直到彈不好的樂段已經給予額外的關注並已有相當程度的流暢性之前,對容易樂段的熟練度先加以限制,通常是一個明智的決策。

然而,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已經落入這個陷阱,因此我們「常彈的」曲子裡穿插著這些可預見的緊張樂段。這裡再說僅用右手彈的技巧仍然有相當大的價值,但是溶解這些凝固問題的過程則變得更加困難和拖長。前面提到過,均勻的知覺導致雙手張力的均勻分佈。反之可以說,不均勻的知覺引發雙手不均勻的緊張,因為一般是左手得到最多注意力,所以通常也是左手重壓著弦。發生這種情況時,右手將始終覺得比左手弱。往往是在這種困境中的吉他手會彈得更為用力企圖糾正右手不順的感覺。這樣通常沒有甚麼好處,但是由於新爆發的能量幾乎不可避免地按照吉他手的知覺比例分配。因此左手將會收到額外努力的大部分能量,而右手卻因為缺乏了解而仍然相當飢餓。

有了緊張分配不均的這種知識,現在可以有效地利用右手的程序來溶解根深的問題。程序仍然完全相同,但得加入一個額外的步驟以放鬆左手和手臂,因為是根深蒂固的問題使得左手手指通常在琴弦上壓得太重。左手的緊張因此必須刻意降低以便讓右手有一個公平的機會趕上來。一般來說,意即在重新加入前,左臂和左手必須刻意地伸展和放鬆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緊張,因為該緊張已經變成困難樂段的自動反應。當第一次學習放輕鬆,手指往往會覺得不太稱職,甚至可能變成完全無法執行長久以來熟悉的動作。不要氣餒,因為這種情況只是暫時性的。左手最後終會習慣較輕的壓力,將很快地比以往任何時候更不費力地運作。因為一部分原因是它現在擺脫了一些多餘的緊張,一部分是一隻較有知覺的右手正在幫更多忙。無論如何,試圖改正老舊的困難樂段時;取決於它們已經存在多久和嚴重性,永遠記住它們是最難對付的,往往需要長時間來慢慢解決。也需要極大的耐心。

一隻不穩定的右手,當然可歸究於諸多因素例如不良的位置和神經上的性質。儘管如此,忽略右手的動作將使任何右手的瑕疵大為加重,也損及素質成效的加強。這裡所描述的技術已經在我各種程度的學生上,包括我自己在內證明是寶貴的。儘管在事實上書寫的頁面無法取代直接的實地示範,我仍衷心希望它對吉他評介雜誌的許多讀者都能證明具有同等的價值。然而至少我確定有些讀者在體會到右手的不安穩不一定是天分差的現象時將會感到欣慰。相反的,它往往是對吉他微妙的複雜性一個令人不安的見證。

Copyright 2012 Ingjye (Jay) Juan, all rights reserved. 

阮英杰譯著於淡水2012,版權所有, 如有轉載或引用請事先得到本站的許可.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