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2

感冒與流感


<簡介>
    某一天醒來,覺得喉嚨痛、咳嗽、或流鼻涕、或有發燒感,你知道得了感冒(cold)還是流感(influenza,flu)?。兩者都是呼吸道疾病但感冒比流感輕微。感冒通常幾天就會好轉, 若超過一週時可能是細菌感染造成,這時就需要抗生素。流感可能延續數天或數週,最嚴重時可能導致肺炎,需要住院。
    感冒和流感是由不同種類的病毒傳染所引起的,因此身體的濕冷或吹風受涼並不會引起感冒,這顛覆了傳統的思維。會造成感冒的病毒超過200種,其中最普遍的鼻病毒(rhinoviruses) 就超過100種,種類繁多而且下一年盛行的僅有10%是今年流行過的,讓專家疲於奔命無法預測和製造下一年的新疫苗來預防感冒。所幸感冒和其併發症不會太嚴重,因此雖然有少數人仍在研發感冒疫苗,但因並非是健康議題的最高優先考量,數十年來的進展有限。
    反之,流感的感染和肺炎併發症是目前每年造成呼吸道發病率和死亡率最嚴重的原因,例如在美國流感及肺炎是第六大死因。根據台灣衛福部疾管署的統計,肺炎位居2016年國人十大死因的第3位,當局籲請流感及肺炎鏈球菌感染重症的高危險族群強化防護措施以降低死亡風險。流感病毒根據其遺傳物質RNA 的核蛋白(nucleoprotein)之差異可分為ABC三型。因為每一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strains)品種不多,例如2016年的流感疫苗只含4種病毒株,因此每一年得以製造有效的疫苗,已成為預防流感和減少肺炎併發症的首選。根據研究,每年施打流感疫苗可以減少較年輕族群的感染率75-80%,養老院老年族群的感染率40%[10]。此外也可使用抗流感藥劑來幫助預防和治療流感,詳情請見以下的"預防""治療"段落。

<原因>
傳統的錯誤觀念是著涼、吹風、吹冷氣、淋雨、流汗吹風、風寒會讓人得到感冒,事實是感冒和流感都是病毒感染呼吸道而造成的,一定要接觸病毒才會致病,跟身體本身的濕冷沒有關係。但是天氣較冷的時候比較有利於病毒在寄主細胞內的繁殖,其複製的速度比在高溫時快,高溫時寄主細胞的免疫反應較優,可加速被感染細胞自身和病毒的死亡 [1]。造成感冒和流感的數百種病毒都是透過空氣、物體、手、器皿經由眼、口、鼻的黏膜進入你的身體,祥見以下的[傳染途徑]

<感冒與流感的區別>

表一。感冒與流感的區別 [2]
感冒
症狀/發病/病程
流感
鼻塞或流鼻水
有時
打噴嚏
有時
是,輕到中度
(帶綠色或黃色黏液)
咳嗽
是,可能嚴重
(乾咳)
喉嚨痛
有時
輕度
身體疼痛
嚴重
(全身)
偶而
頭痛[3]
噁心
有時
稀少,稍微
(只有成人)
發燒
較高溫[3]
(38-39°C3-4)
發冷、冒冷汗
有時
疲倦、虛弱[3]
(可能2-3)
極端倦怠[3]
緩慢
(幾天)
症狀出現時間
快速
(幾小時)
任何時候
(冬天最多)
流行季節[3]
一般11-3
(有時10-5)
約一週
恢復[3]
2-5
(有時超過一週或數週)
竇阻塞、中耳炎
併發症[3]
鼻炎、支氣管炎、耳內感染、肺炎

<傳染途徑與時間>[4]
如果你有呼吸道感染,每次打噴嚏或咳嗽時就會把充滿病毒和/或細菌的微粒噴發到空氣中,最高可達將近2公尺,使在附近的人都有受感染的風險。你也可以觸摸眼、鼻、口然後用佈滿病菌的手指觸摸物體的表面而傳播病毒和細菌。一些感冒和流感的病毒/細菌可以在物體表面例如門栓、手機、車子扶手存活24小時。以下是發病者會傳染別人的時段表:

                表二。傳染的時段
疾病
開始傳染時間
停止傳染時間
流感
出現症狀前1
得病出現症狀後5-7
感冒
出現症狀前1-2
暴露於病毒後2
腸胃病毒
出現症狀之前
復原後2週內

<預防>

1. 施打流感疫苗(flu vaccine)是首選, 施打2週後抗體在體內形成就可提供保護,孩童第一次需要施打2(間隔一個月)[3]2016年的流感疫苗只含有4種病毒株[5]。根據目前流行的野生種病毒株名單所製造出來的不活化疫苗可以減少健康成人75-80% 的流感病情,但是對於住在養老院的衰弱老人,疫苗的保護率只有40%[8]

1-1.誰需要施打流感疫苗? [12]
    每年例行施打:
    >=6個月沒有禁忌徵候的人。
    疫苗供應量不足時,下列較高風險(但沒有禁忌徵象)的族群應優先施打疫苗:
    6-59個月的孩童
    >=50歲者
    慢性肺病(含氣喘)、心臟病(單獨高血壓除外)、腎臟、肝臟、神經、血液疾病、和新陳代謝異常(含糖尿病)的患者。
    免疫受到抑制者,包含由藥物或愛滋病毒感染造成。
    在流感季節正在或將要懷孕的婦女。
    接受長期阿斯匹寧治療的6個月-18歲者。
    極端肥胖者,BMI>=40
    養護院或長照機構的居民。

2. 抗流感藥品可以用來預防AB型病毒流感[詳見表3]:[11]
    2-1神經胺酸酶抑制劑(neuraminidase inhibitor):
    oseltamivir,口服式克流感膠囊(Tamiflu)或其學名藥(美國FDA已在201612月核准)
    zanamivir,吸入式瑞樂沙(Relenza)
    2-2金剛烷(adamantane):
    金剛胺(amantadine
    龜剛胺(rimantadine
只可用來對付A型病毒。此類的藥品在2015年流行季節繼續見到A型流感H3N22009H1N1的抗藥性>99%,因此美國FDA已不推薦用此類藥物來預防或治療A型流感

3.戴口罩,多洗手,遠離受感染者。
4.吃喜宴不共用公筷,自己帶菜夾子或要求餐廳給予每人另一副拿菜的器具。
5.要求生病的家人勤洗手。以藥用酒精消毒開關、水壺手把、水龍頭、冰箱門把等常用的物體表面。
6.流行季節避免外食或吃生食。
7.平常要有規律的作息、運動和正常飲食以保持正常的免疫力。

<治療>

1. 抗流感藥物(flu antiviral drugs):
盡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可以使病情緩和及預防/減少併發症(幼童中耳炎、肺炎、呼吸衰竭)或縮短發病的時間。研究顯示病發(開始出現發燒、咳嗽、肌肉痛)36小時內服用時效果最好,但稍晚一些服用仍然有幫助,尤其是對有高度健康風險的病人[7]

1-1神經胺酸酶抑制劑(neuraminidase inhibitor): [11]
可以用來治療AB型病毒流感[詳見表3],在病發48小時內給藥最有效。
    oseltamivir,口服式克流感膠囊(Tamiflu)或其學名藥(美國FDA已在201612月核准)
    zanamivir,吸入式瑞樂沙(Relenza)
    peramivir,注射式(Rapivab),美國FDA2014/12/19核准。
    1-2金剛烷(adamantane):  [11]
    金剛胺(amantadine
    龜剛胺(rimantadine
只可用來對付A型病毒。此類的藥品在2015年流行季節繼續見到A型流感H3N22009H1N1的抗藥性>99%,因此美國FDA已不推薦用此類藥物來預防或治療A型流感。

2. 誰需要接受抗流感藥物的治療? [11]
以下的族群被認定為罹患流感併發症的高風險者:
    <2歲孩童。
    >=65歲。
    慢性肺病(含氣喘)、心臟病(單獨高血壓除外)、腎臟、肝臟、血液疾病、新陳代謝異常(含糖尿病)、神經系統及神經發育狀況(含腦、脊椎、周邊神經、肌肉、腦性麻痺、癲癇、中風、智障、中到重度發育遲緩、肌肉萎縮症、或脊髓損傷)的患者。
    免疫受到抑制者,包含由藥物或愛滋病毒感染造成。
    懷孕或產後2週內的婦女。
    接受長期阿斯匹寧治療的19歲以下青年。
    極端肥胖者,BMI>=40
    養護院或長照機構的居民。

3. 需要看醫生的症狀: [3]
    持續發燒、
    吞嚥疼痛、
    持續咳嗽2-3
    持續鼻塞和頭痛
4. 需要急診的成人症狀:[3]
    嚴重胸痛
    嚴重頭痛
    頭暈
    意識不清
    持續嘔吐
5. 需要急診的小孩症狀:[3]
    呼吸困難或呼吸急速
    皮膚發紫發藍
    反應遲鈍或缺乏互動
    極端煩躁或痛苦
    症狀突然惡化
    發燒帶紅疹

6. 幫助舒緩症狀: 通鼻藥,止痛/退燒藥,多喝水。


<表三。治療和預防流感的抗流感藥物推薦表> [11]

抗流感藥劑
對付
使用於
適用年齡
不適用於
不良作用
口服克流感Oseltamivir
AB型流感
治療
任何
不良反應: 噁心、嘔吐、嚴重皮膚反應、零星短暫神經精神病事件(日本)
化學預防
>3個月
吸入式瑞樂沙Zanamivir
AB型流感
治療
>=7
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過敏反應: 口咽或顏面浮腫。
不良反應:下痢、噁心、鼻炎、鼻道症狀、支氣管炎、咳嗽、頭痛、頭暈、耳鼻喉感染。
化學預防
>=5
同上
靜脈注射
Peramivir
AB型流感
治療
>=18
不良反應: 下痢、嚴重皮膚反應、零星短暫神經精神病事件(日本)
化學預防


<流感有疫苗,為何感冒無疫苗? >
目前有超過200種病毒株會造成感冒,其中最普遍的是鼻病毒(rhinoviruses),全球隨時有超過100種鼻病毒在傳播流行。每一個季節在一個地理區域通常有20-30種不同的鼻病毒在循環,其中只有約10%會在明年出現,相較於每年只有3-4種流感病毒在循環。還有,一般的感冒不是由一種病毒造成的,一個人感冒可能是由數不清品種的病毒株造成的[5]所以主要的原因是無法預測下個季節有哪些種感冒病毒株會出現。另一個原因是無法製造涵蓋各種病毒的疫苗。根據德州大學醫學院Galveston分校的Thomas Smith,即使將100種不同病毒株塞進一針疫苗也只能涵蓋最平常的感冒病毒。超過200種病毒株都會造成一個人所認識的感冒症狀,包含某些流感、腺病毒(Adenovirus)、冠狀病毒(coronavirus)、腸病毒(Enterovirus)、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當然鼻病毒疫苗也無法對付這些病毒[6]


<參考資料>
1. 李尚霈醫師 ."淺談感冒的成因與預防".
http://www.landseedhospital.com.tw/lishin/community/health_news.php?mode=detial&id=8475
2. Reckitt Benckiser Group. "Do I have a cold or the flu? How to tell". WebMD, LLC. http://symptoms.webmd.com/cold-flu-map/difference-cold-or-flu
3. "Flu or Cold Symptoms?". WebMD.
http://www.webmd.com/cold-and-flu/cold-guide/flu-cold-symptoms#1-3
4. Elea Carey and Stephanie Watson. "Am I too sick or contagious to go to work".Healthline.com
http://www.healthline.com/health/cold-flu/contagious#overview1
5. Sara G. Miller. "A vaccine for the common cold may be possible". Live Science. https://www.livescience.com/56283-common-cold-rhinovirus-vaccine.html
6. Lauren F. Friedman. "Why we still don't have a cure for the common cold". Business Insider.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cure-for-common-cold-vaccine-2016-10
7. "Influenza(Flu)preventive step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SA. https://www.cdc.gov/flu/consumer/prevention.htm
8. Grant Stiver. "The treatment of influenza with antiviral drugs". Journal-CMAJ-v.168(1); 2003 Jan 7-PMC139319.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IH.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39319/
10. H.Grant Stiver."Antiviral agent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luenza". BCMJ, Vol. 42, No. 1, January, February 2000, page(s) 27-30 Articles.
http://www.bcmj.org/articles/antiviral-agents-prevention-and-treatment-influenza
11." Influenza Antiviral Medications: Summary for Clinician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SA. https://www.cdc.gov/flu/professionals/antivirals/summary-clinicians.htm#modalIdString_CDCTable_0
12. "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asonal Influenza with Vaccine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 United States, 2016–17 Influenza Seaso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SA. 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 / August 26, 2016 / 65(5);1–54.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65/rr/rr6505a1.htm?s_cid=rr6505a1_w#groups_recommended_vaccination


Copyright 2017 Ingjye Juan, all rights reserved. 
阮英杰譯著2017,版權所有, 如有轉載或引用請事先得到本站許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